9月9日,中国残奥会游泳运动员彭秋平(前)在上场前与教练张宏虎进行交流。新华社记者欧冬曲 摄
“当残疾人一无所有地来到泳池时,通过训练可以走上比赛场,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和社会的认可,这就是我认为作为一名教练最大的成就。” 他说。
作为残疾人体育教练的工作往往涉及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艰辛。
除了传授技能之外,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像父母一样的老师。 当运动员生活有困难时,一定要予以照顾。 当运动员对生活失去信心时,要及时耐心指导,帮助其调整心态。
“教练既是父亲又是母亲,白天陪我训练,晚上给我按摩,已经做了好几年了,从未间断过。” 在男子100米仰泳S1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得冠军后,邹连康感激得哽咽了。 张宏虎教练多年来的努力。
2007年,张洪虎在云南成立了游泳俱乐部,接纳了100多名残疾人会员。
来到俱乐部的运动员大多来自贫困家庭,他经常自费提供免费训练。 通过训练,一些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奖牌,从此拥有了美好的未来。
当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不容易,指导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也不容易。 在女子柔道48公斤级比赛中夺冠后,23岁的中国盲人运动员李丽青与教练张桂福相拥而泣。 师徒俩的泪水感动了观众。
几年来,仅靠微薄补贴生存的李立青坚持了下来,最终成为了奥运冠军。 教练因为她的努力而流下了眼泪。 至于教练,这位新残奥冠军的泪水流露出感激之情,“没有我的师父,就没有我的今天”!
在残奥赛场上,有些人本可以退役安享晚年,但他们仍然在教练岗位上坚守到七十多岁。
残奥会击剑教练庄兴娣今年75岁。 这位培养出中国第一位击剑奥运冠军的功勋教练,退役归来,为了残疾人体育事业。 14年来,他与残疾运动员同吃同住,帮助他们克服身体和心理障碍。
伦敦残奥会冠军姚芳告诉记者,年老的庄教练经常帮助运动员搬轮椅、到食堂取食物,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。
“老师就像父亲和母亲。” 这是残奥会最温暖的画面,牵动着每一个人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auwk.com.cn/html/tiyuwenda/2575.html